01.
我的前半生
并且我还有三大劣势:1.在美国没资源 ,2. 我比较内向 ,3. 我情商不太高,不容易讨人喜欢。所以熬过来,回头看我这几年来有几个很深的感触:
1. 我们站在一个时代转折的路口,经验不再占优势
2. 没有家庭背景的人也是可以找到关键入口的
2. 内向的人也是可以有很多资源的
3. 不一定你要做一个大企业里的马屁精你也可以往上爬。
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每次已经在一个黄金屋,却要跳槽?读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更加明白的我的初衷。
02.
常见抄近道的错误
2. 我碰到很多人,会非常喜欢去研究怎么拍马屁,抱大腿和套关系。不论是我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的公司,我周围总是有一些同事,特别喜欢恭维。我非常郁闷,就是明明我工作最多,我最努力,但是那些人好像比我升职更快,那我是不是应该也多讨老板的开心,想想怎么哄老板开心,怎么去拍马屁呢?但是,还好我没这么做,把心思花在了自己的迭代上。时代变了,原来的大企业的老板也不一定保得住自己的位置。
3. 议论同事和上司,踩在他们身上晋升。其实有很多人在职场里面,刚开始还非常地鸡血。但是到后面做工作,做啊做啊,会开始评论同事,散布他们那些谣言,说他们哪里做的不好,我做的多好,或者去说背后的坏话,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错误。
4.过且过,甩锅踢球。有些人因为觉得自己工作又很苦,又得不到老板的肯定,他们就会开始只完成我眼前的工作。比如说没给我安排的,我尽可能就不做,或者推给别人。
最后我们也会看到这两种:一个叫到处混圈子,还有一个就是兼职影响正业的这种人。其实现在有这两种人非常的盛行,因为他们想要尽可能的拿大的title,去各种地方去演讲,去混圈子,去认识很多人。或者他们会有一个副业,开公众号的,或者说做知识付费,或者是做分销来影响他的正业,想要更早的能够实现财务自由。我业余也在做公众号,但是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基本停更了。如果要决心做副业了,我就辞职。后面我会说为什么。
以上七条全部都是非常典型的错误的抄近道的错误。表面看上去好像在加速,但放在现在的大环境下,其实是在一个下降的电梯里爬木梯。
03.
职场营销定位
下面我先解释下我的「职场营销定位」方法论,其次,我说下我的故事,我是怎么用这个方法论的。最后我会拆解成几个可以复制的步骤。
其次,品牌的定义。有次有个朋友跟我说了一个品牌的定义,我觉得非常的恰当。品牌就是好的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下的沉淀。同样两杯可乐,一杯是可口可乐 一杯是野鸡牌可乐,为什么你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可口可乐?因为它是被时间和空间鉴定过,所以认知、认信从而能够认购的。
同样,回到人,人也要做你的品牌。但是你的品牌到底是代表了什么呢?为什么要相信你呢?如果你只是一个吹出来的虚构的品牌,是一个泡沫,当然真的接触你的能力,发现你没有能力以后这个品牌就会泡沫爆裂,所以这不是品牌,而是你自己包装的假象。品牌是你经得起推敲和时间沉淀的。
最后什么是流量,流量就是你能找到别人和别人找到你的渠道。在你自己有了流量阵地以后,无论是别人找你、还是你找别人,都缩短了距离和摩擦。
这三者合一,才是真正的把营销法则用在职场上。
比如我说一个我的朋友,SoGal这个美国女性投资领域的创始人Pocket,她就把女性、投资、中美这三个标签给占领了。我想到这三个词,我就想到是她。
同时我相信她,她被行业认可。所以她找我的时候,我很愿意认识她,也愿意为她介绍资源。因为她有了她的品牌。同样,她想要找谁都能找得到,因为她有她的SoGal社群矩阵流量池。
用这种「职场营销定位」法则在职场有什么好处呢?我总结为以下3点:
2. 回归自己的「主动力」,回归自我价值的提升。
这个就是回归到我之前写过一个读书笔记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(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)。
第一章说的就是be proactive(有主动力)。什么叫有主动力? 就是不要抱怨老板不赏识你,自己没得到机会,而是用自己力量去突破去找到自己的路 (这个晚点我会给出具体例子)
3. 建立自我品牌和流量池
这个事情我深有感触。因为自从我有了我自己的流量池以后,我再也不那么在乎我上司的想法了,因为我知道有那么多人在认可我,我何必把眼光放那么小。
04.
我的狗血晋升之路
为什么没有呢?因为在美国做营销,人家需要美国人,要你一个中国人干吗?你又不懂美国文化,你说英文又没有美国人强,我让你写个英文文案吧,你写的能比美国人强吗?不行。所以我当时是绝望。
当时怎么办呢?我就开始做了一个非常严谨的打法。
与其广撒简历 我不如集中弹药在一些地方猛打。根据二八原则,我要把80%的力气攻击20%的企业,剩下20%的随便投投简历。
那应该进攻谁呢?我当时把营销行业的landscape(情形)研究了一遍。大致分甲方乙方,又分不同行业,还有公关。乙方又分客户管理和创意部等等。调查完,最心仪的就是一类公司:快消。
(我还清晰地记得HR叫Sharon,后来我就和她失联了。如果读文章的宝洁朋友看到这篇,请务必帮我转发给Sharon啊!)
Tip 1
不要跟随大流、不要到处投简历
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定位,去规划自己的战略。
集中火力,把80%的力量集中在20%的头部目标上。
他说了一句话,我至今也记得:
“你不能只是看现在,你要看未来20-40年,你的经历有多稀缺,你就有多稀缺,你就多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。
宝洁每年招30人,招了几十届。比如说10届,就是300人。联合利华在美国一共史上才招了这10个中国人。你想做1/300还是1/10?”
我当时就觉得醍醐灌顶,于是我就毅然决然决定待在联合利华美国 做那个1/10,而这个原则也是我至今用到现在。
Tip 2:
在职场定位和做选择的过程中
打造你自己的“稀缺感”
越稀缺的能力越有价值。
Tip 3:
在找工作的途径上,其实你完全可以很有创意(Be Creative),尤其是找到别人不知道的渠道。
例如,我的中美增长营销圈知识星球就有许多专家在招聘,可是我很少见到有毕业生懂得利用这个资源。
我当时还有点亚洲女生的稚嫩,经常尴尬的笑。听到她的这个点评快气炸我了。但是我都忍了,因为我想的是,我希望未来有我自己的品牌,我在这里是学习你们老美怎么做营销的,我就当学校学习吧。
Tip 4:
不要把自己拘泥于职场纠纷和耍脾气
静下心来提醒自己,来这里是想学习的是什么
不要和公司里的人比较
去世界战场上和顶尖的人比较
Tip 5:
当你在职场里把自己从企业格局里脱离开的时候,你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会,需要学习的东西,你自然而然会知道要在哪里继续修炼。
我写下了一篇《我在纽约MK做新媒体经理教我的事》,没想到一发出去就火了。后来越写就越有名。这时候很多机会就爆发了,因为这篇文章我认识了很多CEO。衣二三的COO也找到了我,想要我加入。
Tip 6:
营销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
随时随刻都要「刻意练习」
不仅仅在工作里
可以在生活里不断地测试自己的专业技能
Tip 7:
因为一开始的初心就在那里
你最终都会到你想回归的地方去
你需要做的就是跟随你的心
直到最近,我在摩洛哥旅游的时候突然意识到,我还还有很多潜能没有被发挥出来,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一直还没有做。我一直在「学习」和「积累」,但现在的时刻到了。
所以我最近出来自己创业,因为我又找到了一个我的新的标签,女性行业。我开了公司,专门赋能女性行业的人士,大公司到互联网都可以,我专注提供营销领域内容+课程+服务平台。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05.
步骤一
找到自己的核心定位
06.
步骤二
案例形成自己的品牌
07.
步骤三
积累个人流量池
最后回到标题,比同龄人少奋斗5年?
套用我朋友的一句话: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,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:一个是你的专业、一个是你的人品。专业决定了你的存在,人品决定了你的运气,剩下的就是坚持。